当下楼市该出手还是观望?几乎一边倒的答案你意外吗?

搜狐焦点青岛市场 2020-11-02 07:27:05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你,准备买房了吗?

今年青岛楼市的“金九银十”感觉就这样“平平淡淡”的过去了。

先是九月的前三周,新房成交一直“不给力”,好不容易最后一周开始出现转机,结果十月“疫情”突现,虽然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,但对于“银十”新房市场打击不小。

“金九银十”新房市场平平,一方面有营销概念被弱化的影响,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下半年以来,青岛新房市场相对低迷的现状。

回顾今年的前十个月,因为疫情的影响,让人们始终感觉生活在一个“不稳定”的阶段,因而导致很多计划被打乱。放在房地产这一领域,从二月以后,被频繁问及的一个话题就是:现在适合买房吗?

对于这个问题,不同立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。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每当楼市出现成交平平、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期,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“再等等”,正所谓“买涨不买跌”。

拼房帝本周在全国几个重点城市发起了买房故事的征集活动,本期的问题就是“当下楼市该马上出手还是持币观望”。

虽然参与话题讨论的人仅是极少数,但答案却出乎意料的出现了“一边倒”的情况:在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中,九成以上支持“马上出手”。

1.刚需购房不能“盼涨怕跌”

就在今天,还有人咨询为何西海岸某盘价格较低,没有问出口的潜藏涵义是“会不会有猫腻?”

当人们已经习惯了西海岸新房动辄1w+2w+的时候,突然有个项目定价低于周边,人们的惯性思维就是这项目会不会有问题?

当这个问题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之后,随即又产生了第二个疑问:价格会不会再降?

于是乎,一个“价格低于周边的项目,价格有可能继续下降”的奇怪结论就形成在某些人的意识里,进而转化成,“我现在买房会吃亏”。

这大概就是股市圈的“买涨不买跌”为何会成为房圈的“金规玉律”吧。

且不说“买涨不买跌”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,单就字面意思来说,跟自住房购房者就没有关系。

自住房,顾名思义,买来自己住的房子。特别是对少有住房的家庭来说,即便以后房价飞涨,也不可能卖掉。原因很简单,卖掉之后很难在同地段买到面积更大品牌更好的房子。同理,即便是房价暴跌,只要不卖房,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没有实际的损失。更何况,当下的楼市政策,价格波动可能存在,暴跌的情况在青岛大多数区域不会出现。

房圈有个说法,大意是当下你看上的房子价格,一定是你以后人生中这套房较便宜的时刻。

出处已不可考。

对于这个观点,乍一看,槽点满满,仔细一琢磨,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
尤其是对于青岛强二线准一线的城市来说,这句话符合大部分区域的房价情况。

在拼房帝征集的买房故事中,不少答题人提到自己或者家人“力排众议”买房的故事,按照时间推算,这几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点,差不多都是在上一轮楼市低迷的时期。而结果显而易见,这几位的房子都不同程度的“涨价”了。

2.看准了就该出手的不仅是刚需

对于普通人来说,小额消费基本由适用度和喜好度决定,很少会有人犹豫。

而对于房子这种大额“消费品”,不论适用度和喜好度多么符合自己的需求,很少有人买前不犹豫。

犹豫的原因,一方面是买入之后的价值变化;另一方面在于买入基本没有后悔的余地。

关于价值的变化,前文已经说了,只要是买来自住的,考虑那么多,没用。

至于说,怕买完就后悔,这个更多还是看买房人自己的心态。

我们都知道,任何产品都是越出越好,房子也不例外。同一个开发商,在同一个区域,新一期的房源可能在户型设计、园林设计上都比之前的房源要好。如果抱着“以后出的都比现在好”这种心态,很可能这辈子都买不上房子。

相较于手机、电脑这种一年更新好几代电子产品,房子无论是在户型还是景观的设计,迭代速度是比较慢的。

要是再对比汽车这类“一上路就开始贬值”的产品,房子这种大概率能保值增值的产品,是不是就没有什么犹豫的必要了?

以前,对于什么时候该买房,业内人士的建议都是刚需购房者较好看中了就买了,不要错失机会。

现在看来,对于改善型购房者,这个理论也同样适用。

一般认为,改善型购房者,对于房子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(本身有房),所以可以感觉上可以慢慢选慢慢看。

殊不知,这样反而会与中意的房源失之交臂,更可能付出更多的改善成本。

比如青岛改善客层比较认可的新都心,大部分新房价格已经从一季度的2w+跃升到现在的3w+,市内其他以改善为卖点的房源亦然有不同幅度的提升。

所以说,对于任何类型的购房者,看准了就出手才是最应该记住的“金科玉律”。

今年的新房市场,受外界的干扰太多,对于开发商而言,并非是一个好的年景。但这对于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,却并非坏事。

剩下的两个月,开发商要冲刺年底业绩是必然的,促销优惠相信也不会少。打算买房的朋友可以适时出手,不要让明年的自己后悔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