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情熄火后,即墨楼市该拿什么来支撑自己?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即墨,应该是当下青岛较具迷雾和争议的板块了。
前几年,即墨蓝谷与西海岸、红岛并称“红黄蓝”,共同撑起了青岛楼市的半边天。各路购房大军犹如潮水一般杀入即墨。原本并不出彩的区域,一度成为青岛楼市的主力,房价一时间水涨船高,俨然成了青岛最火爆的板块。
其实不难理解。作为青岛“三湾三城”格局中的重要支点,各种利好在即墨一点一点铺开。大动作、大规划、大项目纷纷落地,展现在购房者眼前的是一个充满生机、充满概念的版图,自然也就成了居住跟投资的热土。
曾经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人们对于即墨楼盘开盘即售罄的现象早已习惯,大家都是抱着看涨的态度入市,无论是蓝谷、创智新区、主城、城西板块甚至稍远一点的汽车城板块,都成了“香饽饽”。购房者只担心一件事:抢不到房。
作为青岛“七区”中少有不限购的区域,即墨在购房者及投资者眼中,是最有潜力的——房价便宜且空间无限。相比主城区的高房价,即墨的购房门槛相对较低,从而吸引了众多主城刚需外溢者及外地购房者,这两部分人群成了即墨楼市最主要客群构成。
对于过去几年即墨楼市来说,最值得的肯定的地方,一是抓住了“撤市划区”跟发展青岛大格局的机遇,顺势将板块带上了一个新层次;另一方面是把握住了“不限购”的底牌,吸纳了拦在主城门外的购房者,从销量来看,各个板块四面开花。
然而,在多方因素的共同合力下,楼市整体陷入低迷,青岛开启了降温模式。在大环境变化之下,曾经最惹眼的即墨,也无法延续以往的高光时刻。
从各区来看,拥有一身好概念的蓝谷板块,是当年即墨房价大涨较先波及的区域。地铁11号线通车运行、大学城的引进,使得蓝谷一跃成为青岛楼市“黑马”。当初5千多的房价,在浪潮的推进下,一下子迈过了万元线。但是滚滚的浪潮来时山呼海啸,退潮时也毫不留情。沿着11号线,十余个项目在两侧排列着,面对拔凉的楼市,开发商只能依靠降价优惠来吸引人气。
创智新区是连接蓝谷与即墨主城区的纽带,万科、海信、海尔、世茂、中粮、鲁商等开发商相继在此布局。2017年,中海地产在创智新区鏖战996轮,以6721元/平的价格拿下了地王,创智新区也因此一炮而红,成了众多开发商的拿地优选目标。短短时间里,板块内积累了大量楼盘,竞争激烈起来,个别项目开始打破平衡,调整售价,但成交依然没有太大起色。
城西板块的尴尬与创智新区类似,都是吃了盘多的苦。随着2020年土拍拉开序幕,禹洲、招商、中冶、中梁、荣盛、龙湖、万达等开发商杀入板块,一时间风头无两,一片火热。随后城西板块开盘潮兴起,新房供应量骤然加大,一张巨大的库存之网笼罩在城西板块之上。相邻的十几家项目,配套共享、产品相似,只能贴身肉搏,开发商的痛苦肉眼可见。于是,为了销量,开发商下了大本钱——降价的、促销的、零首付的,各种促销手段横空出世,但都没止住房价与成交量的下跌。去年年底,某盘的“惊天一降”成了重磅新闻,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,也使得城西板块的楼添了更多不确定性。
几年前,即墨赶上了楼市的黄金时刻,房价站上了高峰;几年后,在过度透支下,行情熄火。一方面,前期房价涨上去了,相应的规划配套却没有跟上节奏;另一方面,从东边的蓝谷再到城西,铺开的摊子太大,想要多点开花,但没有达到预期。如果把这几年即墨的房地产看作一场长跑,很明显,前面起跑的速度太快,如今已经没有了后劲。
作为青岛的后花园,即墨的发展有无限的想象空间,房地产市场也不会一直萎缩下去。但在此之前,还需要经历一段磨底期,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缓一缓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